笔下文学

三 中央化的影响 (第3/1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笔下文学】地址:www.cszhongyiwx.com

灵活的“战争机器”。

国民革命军自成立后,由于军校教育受到师资、设备、经费的限制,水准无法提升,学生在军校所学,仅是一点皮毛。进入部队后,又缺乏现代化、标准化的装备可以利用,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差距甚大,[47]加上后勤支援系统的不发达,军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于行政杂务,无暇进修充实,也少有人能继续接受正规的深造教育。在现代化的军队中,军校毕业后尚可由机关、部队、学校的轮调中学习新技能,但是中国的军官却无此机会。此外,由于连年作战,升迁容易,也减少了历练的机会,许多人年纪轻轻即升至高位,自易产生骄傲自满、不求进步的毛病。领导阶层既不肯研究现代军事知识和技能,又要打现代战争,怎能望其获胜?由此可见,干部素质的形成,除了与其进入军中前的资质及军中教育训练的品质有关外,人事制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国军的人事制度,大部分是仿自德、日,对任免、升迁、调补各项,均有完备的法令,但是人事制度的树立,并非单纯的问题,而是和外在的政治、社会、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政治环境方面,最明显的即为由于战乱,使得人事作业无法按照正轨进行。人事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控制员额。在先进国家,乃由军政部门依国防计划而编定国军数额,由此而定每年各种军校的招生人数,以及升迁、退役的人数,并使将、校、尉各级人数比例,步兵与特种兵比例,军官、军佐、军属人数比例,机关、部队、学校人数比例,均能保持合理分配。但是国军于抗战时期人事变迁骤增繁复,加以交通困难、联系不便,致使职司人事机关,对于年资、经历,无法详密审查,更无从编定每年应行异动的数字;而机关、部队长官,则以缺员补充、增员充实,往往需才孔急,每不遵守人事法令,躐等超擢,权宜任用,遂使人事权衡无法按正轨进行,幸进屈抑的弊病,也就在所难免。更有进者,抗战时期,国内的政治尚未充分整合,中央主管人事的官员,不论管的是正规部队或是地方部队,首先即需注意各单位的历史,及其部队长与统帅部的人身关系,有些尚是鞭长莫及。[48]

社会、文化环境方面,传统中国的政府机构尚有一套相对客观、公正的文官制度,以阻止随意任用私人,自清末科举废止后,除了少数与外人有关的机构(如海关、邮电、铁路),人事较上轨道外,其余均为赡徇(favoritism)流行之地。20世纪40年代后期,一位学者对于民国以来政府机构的人事制度,即曾有以下的评论: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🎁美女直播
新书推荐

冥王崽崽三岁半 白狐 我在游戏打哥谭[综英美] 踏天争仙 生死磨砺 我的猫 重生之扶摇直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