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第75章 油渣蒸干菜 (第1/6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笔下文学】地址:www.cszhongyiwx.com

今年的春天来的格外的早。

才三月, 气温急剧升高, 而且连着半个月都是稳定在十几度, 白杨河冰雪消融, 野鸭子满地, 瞬时就是一片新绿。

早晨才把三个斜挎着小书包的小学生送进学校, 一脚油, 带着小蛋蛋儿, 陈丽娜就得赶到农场去督促春种了。

“场长,今天耕种机第一次下田, 挂着红绸子的那一辆是特地在乌鲁听过广播里总理的讲话的, 你开还是我开?”一进农场,王广海就在大麦场上等着呢。

“不搞形式主义,把那红绸子剪了,你带着培训过的社员们一起开吧, 我也就开个玩笑,那东西力量大, 我架不住。”陈丽娜说。

“孙多余也想开耕种机, 她有反/动主义倾向,我不想让她开, 怕她弄坏了机器,您劝劝她吧。”王广海又说。

“她想开就让她开啊, 有力气, 又有手艺, 为啥不让她开呢?再说了, 王队长,我觉得你不能再这么以貌取人,多余去年为了救农场的大火,还给火烧过,她不会弄坏咱的耕种机的。”

王广海于是转身,小跑着走了。

进了仓库,安娜带着知青们,正在分拨种粮呢。

“这麦种,是我从乌鲁采购来的吧?”陈丽娜问几个分麦种的小知青。

“全是。”安娜抢着说。

“记清标号的吧,白杨河畔种的是高麦6号,北边种的是抗旱11号,社员们没文化,只认得它是麦子,你们可得严把关,什么地方该种什么型号,一点也不能乱,要把高麦种到旱地里,没有产量还光长杆子,地可就白荒了,知道不?”

“行了敬爱的场长,您天天叮嘱,我们耳朵都要起茧子了。”

几个知青迈着舞步:“您就真的不打扮一下嘛,听说北京的记者和各兵团要参观的场长们马上就要来啦。”

是了,就在前两天,矿区通知,说因为去年木兰农场的产量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,《新青报》派了记者下来,打算为木兰农场的场长陈丽娜做一次专访,当然,也是旨在向边疆各兵团,以及内地的农户们宣传培育种苗,实现高产的经验。

共和国自古以来以农耕为天,当然也是粮食大国。

四万万人民的肚皮,可全靠社员们辛辛苦苦种粮食,才能填饱肚皮。

能产粮的当然就是英雄。

贺敏当初绞尽脑汁要给《新青报》投稿的时候,大概做梦也想不到,报社会成立专门的小组,直接来农场采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七宝姻缘 六零年代白眼狼 无尽地狱 婚姻危机四伏 徒儿太强了,九个师娘求放过 奇物斋 我有一间练功室